2011年末大陆总人口为13.4735亿人,其中城镇人口为6.9079亿人,农村人口6.5656亿人。
未来人口红利的趋小、资源约束的趋紧、土地供给的规范化都意味着房地产行业难以依赖低劳动成本、粗放式资源投入、低价增加土地储备获得人力溢价、资源溢价与土地溢价,特别是土地溢价带来的利润贡献会显著降低。其次,劳动力、资源、土地将为房地产行业长期发展设定成本约束。
结构调整意味着经济难以再续过份依赖出口带动的高速增长,需要通过收入的增长来带动内需的扩大。未来5—10年,房地产市场整体趋势仍处于上升周期,但行业的调整与整合将会更为显著。从2009年房屋竣工面积来看,房屋竣工面积总计15.74亿平米,其中住宅和非住宅分别为7.9亿、7.8亿平米,约各占50%的比重。从房地产上市企业公布的最新财务报表看,2009年以及2010年前两个季度的销售主要集中在大公司,前十大上市企业的营业收入占比约为70%左右,其余的30%则非均匀地分布在中小企业。历史表明,房地产行业对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有很强的拉动作用,它的发展带动了上下游数十年行业的发展。
土地出让收入方面,占比仅为18.6%。具体来讲,2009年地方政府本级收入为32520亿元,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28621亿元,土地出让收入13964亿元,三者占比分别为18.6%、38.1%、18.6%。莫斯在《外交政策》上写道,现在到了地方政府还债的时候了,这意味着地方政府必须认真地紧缩财政。
去年,中央计划者认为应该囤煤,以备急需。但刺激只是推迟了痛苦。这种转变已经开始,莫斯警告说,随着多年来第一次出现低于8%的GDP增速,中国的社会结构可能受压,特别是在成千上万、甚至数百万的外来务工人员会发现自己的工作面临危险的时候。警讯:中国人改变生活方式的要求引发通胀随着中国人的生活标准出现爆炸式提高、经济迅猛增长(大体上可以这么说)以及对奢侈品需求的增加,中国经济的微小变化都会增加一个充满竞争的全球市场的价格压力。
想想阿拉伯之春(Arab Spring)、占领华尔街运动(Occupy Wall Street)和希腊的骚乱吧。再考虑到跑路的富豪、对违法官员的查处、食品安全丑闻以及通胀、债务、能源和环境问题,人们不禁要问:中国的五大灾难有没有可能──仅仅是可能──达到临界点,随时引爆并迅速传导至其它国家,加剧美国四大财政危机的影响,让美国再度陷入经济衰退并迎来新一波熊市?(本文译自MarketWatch)来源:华尔街日报 进入专题: 世界经济 。
中国吸取这些经验教训的方式是惨痛的。在全球市场中,大家都在争抢相同的稀缺资源。例如,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中国早就已经开始进口能源。警讯:中国的超级富豪开始输出资本莫斯说,尽管美国的亿万富翁固执地认为多多益善,并且竭尽全力用中共的方式管理美国政府,中国的超级富豪却抱着这样的想法:一旦大事不好,抓紧时间跑路。
此外,中国中央政府曾决定给过热的房地产市场降温。莫斯说,自2000年以来,中国检察机关已经查处了1.9万名贪官:中国的有钱人和有权有势的人通常亲如一家,如果中国真的陷入衰退,很多有钱人可能会决定跑路。不过,随着中国从发展中国家向超级大国转变,可以预料的是中国的经济增长将会放缓。此外,莫斯指出,这也是防范国内政治和经济不确定性的一种手段。
莫斯写道:中国消耗的肉产品越来越多,而且受持续不断的需求影响,禽类和牛肉价格也在上涨,这就使得通胀成为中国决策者需首要解决的问题。实际上,出口企业正接二连三地倒闭,一些仍开工的工厂已经从三班倒减到了一个班次。
然而现在的情况呢?莫斯举例说,温州正打算在今年拍卖掉80%的汽车,算下来有1,300辆,全国其他地方也都出现了类似亏本甩卖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莫斯回答说,因为制造业产出较低。
实际上,中国很可能已经陷入衰退,并且将把衰退输出到美国。那么,下一个受影响的将是美国。实际上,中国可能陷入五个巨大的灾难。不过中国面临的问题比美国还要大。过去一年,煤价降了10%。但现在,中国码头的煤炭堆积如山,而这些煤本该在中国的发电厂里发挥作用。
煤价下降可能会进一步削弱全球经济,减少对出口的需求。我们知道中国经济的低迷已经影响到巴西的股市。
美国面临的财政悬崖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四个:布什时代的减税政策、五角大楼预算削减、社会性项目支出削减,以及有关奥巴马医改的持续争论。不错,中国的亿万富翁不信任自己的政府,所以他们开始转向海外投资高档房产,制造了一波中国有钱人海外购房热。
听起来很耳熟吗?难道是和美国的情况一样(在美国,政府收入随纳税人和投资者的收支下降而下降了)?是的,中国经济增速在放缓。但中国市场也在努力进行自我修正:价格上涨,需求下降,然后供过于求,中国政府就会介入,买进猪肉以稳定物价。
也就是说,2040年中国经济将占全球经济总量的40%,而美国仅占14%。与此同时,外来务工人员开始制造群体性事件,在中国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发现其经济增长率逐渐放缓之际,这类群体性事件可能激烈升级。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国外有好买卖,且不像国内那样有太多的限制。但莫斯也说,到那时,蛋类价格已经飙升了。
奢侈品在中国销售强劲,但去年底,显然很多中国有钱人开始对国内市场失去信心,他们开始投资外汇等易于转换的资产,而不是像中国房地产之类的固定资产。五个月前,我们引用了世界银行(World Bank)行长佐立克(Robert Zoellick)提出的一个警告
笔者认为,我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从增长的动力和一些先行指标来看,今后一个时期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而从6月房地产投资较5月明显回落看,政策性投资已经出现加速迹象。
从消费来看,上半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14%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对比较平稳,正处在消费结构升级的新阶段。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宏观经济数据,通过观察数据有人担忧经济后续增长乏力,未来增速还将进一步下滑,这也导致海内外对有关中国经济硬着陆等的论调再度升温。
即便是在当前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的时候,我们也拥有丰富的政策资源和现实财富基础,可以通过扩大内需,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拓展新的出口市场等立体措施,应对外部市场疲弱带来的压力,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从企业景气指数看,二季度全国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二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126.9,比一季度下降0.4点。总之,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的基础设施投资具有持续的需求和稳定的回报,居民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升级空间,经济调整的余地还很大,这些都证明中国的经济基础坚实,不会出现所谓的硬着陆。从通胀率来看,CPI呈平稳下行之势,6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回落到2.2%。
同时,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将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注入持续的动力和活力,将会更加重视宏观经济的质量和效益。近年来劳动力价格已持续大幅上升。
未来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消费水平提高将会是个长期过程。从6月具体数据看,1-6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0.40%,较1-5月的20.10%小幅提升,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21762亿元,同比增长4.4%。
从经济增长率看,中国经济增长已连续六季度回落,在二季度首次破八降至7.6%,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8%,但仍然高于年初制定的7.5%的预期目标。从工业增加值看,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增速是12.3%,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长高1.8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总体上延续了5月份以来的反弹态势,说明稳增长政策效果正在显现。